耻骨联合分离分离是什么?
耻骨联合是由两块耻骨纤维软骨盘结合而成,两个软骨盘之间形成一联合腔,其上、下、左、右均有像绳子一样的韧带联系在一起。
一般女性的耻骨联合间隙为4-5mm,这个软骨间隙一部分由胶原蛋白构成,具有弹性,意味着软骨附着的关节更有缓冲性和可变性。怀孕后随着激素水平的改变,这个间隙可增宽2~3mm。轻度的间隙增宽有利于胎儿的顺利娩出,但通常不超过10mm。
如何自检有无耻骨联合分离?
1.耻骨联合周围疼痛,提重物、走路时间长时加重;
2.行走时重心移动缓慢,即步行速度慢,走路形态像鸭子步;
3.有些还会出现腰背部、腹股沟区、大腿内侧疼痛。
通过骨盆X线检查显示耻骨联合宽度≥10mm即可确诊。
耻骨联合分离不只让你痛
当耻骨联合距离增宽超过10mm或上下错动而出现局部疼痛和下肢抬举困难等功能障碍,就是耻骨联合分离了,通常会伴随一系列临床症状。
具体表现为耻骨联合处疼痛,延伸到腰背部及下肢酸痛,改变体位时加重,比如站立,上下楼梯,提重物。
耻骨联合分离后,后边的骶髂关节也会松弛,而骶髂承受着上半身的重力,帮助正常行走,所以耻骨联合分离后,不但会产生疼痛,还会发生行走困难。
耻骨联合分离治疗不及时,远期可能发生耻骨骨炎、耻骨联合关节炎、骶髂关节炎、骶尾关节炎等,严重的就需要手术治疗。
另外,耻骨联合分离是产后屁股松垮变大的一大祸首,和脂肪累积不一样,耻骨联合分离是实实在在的“硬伤”,这种硬伤从孕期就开始累积,所以耻骨联合分离的预防也要提前到孕前。
耻骨联合分离的原因比较复杂:
1.先天构造薄弱或发育异常;
2.胎儿过大、胎头高浮、宫缩过强等;
3.分娩时借助强力牵拉导致损伤;
4.妊娠时分泌产生松弛素,帮助骨盆打开,为阴道分娩做准备。
如何治疗耻骨联合分离?
1.孕期控制体重
越来越多的巨大儿是耻骨分离发生率增加的一大原因。通过合理营养饮食,控制体重,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可以防止耻骨联合分离。
2.孕期适当锻炼
和腹直肌分离一样,最好的预防就是主动出击。通过锻炼增强肌肉与韧带的张力和耐受力,但要避免腰、臀部的大幅度运动及其他剧烈运动。
3.避免过度站立
孕晚期可以左侧卧位,抬高下肢,减少活动,避免过度站立。
4.产时注意事项
生产过程中,要保持正确的姿势,积极配合助产士正确用力,避免用力过猛。对于一些巨大儿、产程长等可导致难产的因素,建议剖宫产,避免加重耻骨联合分离。
5.水中分娩
有研究认为水中分娩能增加产妇盆底肌肉的张力和弹性,使关节韧带松弛柔软,有助于胎儿顺利通过产道,减少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的发生。
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目前,针对轻中度的耻骨联合分离(耻骨联合间隙<25mm),保守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措施,其中包括:卧床制动、骨盆带、镇痛药物、物理治疗等。
1.卧床制动
疼痛剧烈者需要卧硬板床休息,在床上移动脚和臀部时尽量平行缓慢移动,坐起时腰背部垫软枕头,下床活动时双膝并拢,小步慢走,减少站立、行走时间,可以配合骨盆带,帮助固定和恢复。
2.骨盆带
使用骨盆矫正带进行物理固定矫正是目前常用有效的耻骨联合分离治疗方法,注意这里的骨盆矫正带和束缚带不是同一种东西。骨盆矫正带固定在胯部,向内收紧分离的骨盆,特别是双菱形式骨盆带,可帮助收紧骨盆,加速分离的恢复。简单方便,效果明显。
3.电刺激
物理治疗常采用低频电刺激,是一种简单、经济、易于操作、较药物镇痛风险小的治疗方法
通过皮肤给予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加速血液循环,减少血管淤血程度,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联合软组织损伤的修复。同时激活脑内的内源性多肽神经元,释放内啡肽,减轻耻骨分离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尤其适合产后仍有症状的患者。
评论 5
赞 11